| 科目代码:353    科目名称:卫生综合 
 一、目标要求
 “卫生综合”是报考我校“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”科学学位 和“公共卫生”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,包括《卫生 统计学》、《毒理学基础》和《环境卫生学》三个科目,每科 100 分,共计 300 分。考查的目的在于考核考生是否掌握三个科目的 基本理论、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以及是否具有收集、整理和分析
 资料的能力。
 二、试卷结构
 ( 一)时间及分值
 本试卷考试时间 3 小时,满分 300 分。
 ( 二)内容结构
 《卫生统计学》、《毒理学基础》和《环境卫生学》,每个科
 目 100 分。
 (三)题型结构
 1、《卫生统计学》:名词解释,约 30 分;简答题,约 40 分;
 案例分析题,约 30 分。
 2、《毒理学基础》:名词解释,约 30 分;简答题,约 40 分,
 分析题,约 30 分。
 
 3、《环境卫生学》:名词解释,约 30 分;填空题,约 30 分,
 简答题,约 40 分。
 三、考试范围
 ( 一)《卫生统计学》
 1、参考书目:《卫生统计学》(第 7 版),方积乾、徐勇勇、
 陈峰主编,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 年版。
 2、考查范围
 (1)统计工作基本步骤;统计资料类型;卫生统计中的基
 本概念(随机变量、样本与总体、频率与概率、资料类型、误差);
 (2)集中趋势指标(算术均数、几何均数、 中位数)与离 散程度指标(极差、 四分位数间距、方差、标准差、变异系数)
 的意义用途及计算方法。
 (3)资料分布类型(正态分布、二项分布、Poisson 分布)
 的特点。
 (4)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基本结构、制作要求及原则。
 (5)绝对数、相对数的概念和类型(率、构成比、比);应
 用相对数时应注意事项;率的标准化意义。
 (6)抽样误差概念,均数的抽样误差计算;置信区间概念、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、总体均数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和计算;
 标准误与标准差的区别与联系。
 (7)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聚; t 检验的前提条件、步
 骤及其类型;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区别与联系;假设检验有关
 
 概念(如 I、II 类错误)及注意事项。
 (8)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;完全随机设计资料 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适用的资料类型、总变异分解(包 括自由度的分解)、方差分析的步骤、方差分析结果表;多个样
 本均数两两比较方法的选择。
 (9) χ2 检验的基本用途、原理、应用条件; χ2 检验计算 公式条件(四格表资料、配对设计资料、行×列表资料);不满
 足应用条件时的解决办法;使用χ2 检验的注意事项。
 (10)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法的区别和联系;秩和检验
 应用范围及优缺点。
 (11)线性相关的概念,相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;简单回归
 的概念,回归系数与常数项的意义;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。
 (12)统计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。
 ( 二)《毒理学基础》
 1、参考书目:《毒理学基础》(第 7 版),孙志伟 主编,人
 民卫生出版社,2017 年。
 2、考查范围
 (1)毒物、毒性、毒效应、生物学标志、毒效应谱、剂量- 反应关系、选择性毒性、毒性参数与安全限值;毒理学研究领域
 及研究方法。
 (2)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、生物转化;外源化学
 物代谢的毒理学意义; 以及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的命名原则、组
 
 成及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。
 (3)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,终毒物的概念及终毒物
 与靶分子的反应类型。
 (4)毒理学实验基本目的及实验动物的品系,优良实验室 规范及毒理学实验的质量控制;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,动 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点以及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,个
 体选择原则。
 (5)急性毒性、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,急性毒性试验的目 的,局部刺激试验的类型;蓄积作用、短期毒性、亚慢性毒性和
 慢性毒性的概念。
 (6)突变、致突变作用、致突变物、突变体等概念,外源 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;Ames 试验和微核试验以及遗传学终点的
 概念及遗传毒理学观察项目入选原则。
 (7)致癌物的分类方法及致癌物类型,定量构效关系分析, 哺乳动物致癌试验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致癌物的毒理学检测
 方法以及化学致癌机制。
 (8)生殖毒性、发育毒性的概念,发育毒性的表现,不同
 发育阶段的发育毒作用特点及三段生殖毒性试验。
 (9)管理毒理学的概念和范围,安全性及安全性毒理学评 价的概念,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基本内容,风险评估的概念及步
 骤。
 (三)《环境卫生学》
 
 1、参考书目:《环境卫生学》(第 8 版),杨克敌主编,人民
 卫生出版社,2017 年版。
 2、考查范围
 (1)环境卫生学概念,研究对象,任务与内容;全球性环
 境问题。
 (2)环境基本构成及生态学基础,环境中有害因素对机体 作用特征;健康效应谱;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;环境与健康关系
 研究方法;健康危害度评价概念、作用、基本步骤。
 (3)大气特征及卫生学意义;大气污染来源、转归及其影 响因素;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;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来源及 其危害;大气卫生标准概念、基准与标准区别与联系;制订大气 卫生标准原则、依据及方法;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、监测目
 的和意义。
 (4)水资源种类及卫生学特征;评价指标;水污染危害; 水污染自净;水体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;水体卫生防护;水
 体污染卫生学调查。
 (5)饮用水污染与疾病;饮用水化学性污染对健康影响;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制定依据;集中式给水与分散式给水; 水源选择原则,水质处理与卫生防护;饮用水卫生调查、监督和
 管理。
 (6)土壤卫生学重要意义,土壤化学特征及背景值;土壤
 污染来源、方式、自净;土壤重金属、农药及生物性污染对水体
 
 健康危害;制订土壤卫生标准原则及研究方法。
 (7)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念、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; 常
 见化学地方病和生物地方病流行病特征及诊断、预防及治疗。
 (8)环境污染性疾病概念、特点,公害病及其特点;常见
 环境污染性疾病。
 (9)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要求;住宅平面配置和居室卫生 要求;室内小气候对健康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;室内空气污染对
 人体健康影响。
 (10)环境质量评价概念、 目的和种类,评价内容与方法;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方法;环境影响评价概念、目的,内容和
 程序,评价方法;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含义、程序、方法。
 (11)家用化学品概念、分类;家用化学品对健康影响;家
 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与卫生标准;家用化学品卫生监督。
 (12)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概念及其特征、分类和分级;突发
 环境污染事件危害、应急准备、应急处理。
 (13)自然灾害识别;自然灾害对人群健康危害以及环境卫
 生应急处置。
 
 
 |